WFU

2017年5月6日 星期六

當爺爺跟我說:「我好想死」的時候......

作者:朱為民

 


小廖是我的高中死黨,也是一個業界非常出名的婚禮攝影師。我們常常沒事就約了喝杯咖啡,聊聊近況。

但是這一次碰面不太一樣,小廖眉頭總是皺皺的,我看了很不對勁,便問:「怎麼了?」

他的聲音聽起來有點陰沉,跟我說:「唉!小朱!我跟你說,其實我爺爺最近身心狀況都不好。」小廖這個人我太熟了,當他開啟話匣子,就會源源不絕把故事說完。

他繼續說:「自從我奶奶半年前過世,爺爺就變得不太一樣。他本來是個開朗多話的人,最近慢慢地話愈來愈少了;從前,他都會在早上的時候到附近的公園下棋,現在也都不去了。甚至,他最近只要一開口,就盡是跟『死亡』有關的事。」

聽到「死亡」二個字,我不禁豎起耳朵,問小廖:「爺爺是怎麼談死亡的?」

他嘆了一口氣,說:「他總是說:『我年紀大了,不中用了,活在這個世上也沒意思....』或是『妳奶奶走了,獨留我一個人,我也不想活了....』甚至有一天,他突然抓住我的手,邊掉眼淚邊說:『我好想死......好想死......』........」說到這裡,小廖用手帕擦了擦眼淚。

我很少看到小廖這麼難過的樣子,沈默了一下等他,然後問:「那麼,面對這些困難的問題,你們都怎麼回答?」

他說:「哎呦,爸都一直跟爺爺說:『不要想這麼多!』可是我覺得這個答案也很奇怪,怎麼可能不想呢!小朱,你說,該怎麼辦?」


面對長輩的憂鬱


在醫界我們常常說,高齡長輩有三個身心方面的問題,簡稱三個D,分別是:憂鬱症(depression)、失智症(dementia)、瞻妄症(delirium)。而隨著台灣高齡化愈來愈嚴重,這三個D也會愈來愈常見。而憂鬱,就是一個最令家屬困擾的問題。

老年憂鬱症的治療,可以簡單地分成藥物治療與非藥物治療這二個部分。今天我們來談談非藥物治療。

非藥物治療主要的目的,是希望可以藉由心理治療與社會支持的作用,幫助藥物治療達到更好的效果。但是,我們常常看到很多憂鬱者長輩的家屬,非常無助,藥物他們不懂,心理治療他們也幫不上忙。怎麼辦?

從非醫療專業的角度,我認為至少我們可以做到增加老年人的「社會支持」的這個部分。


老年人的社會支持


根據醫學研究顯示,老年人有好的社會支持(social support),無論是對於預防憂鬱症、未來的失能都有幫助、甚至可以降低死亡率。而所謂社會支持,大致可區分為二種,接受型以及提供型。

接受型就是老年人被動接受的社會支持,例如參加社區活動、接受別人的協助、接受陪伴等等;相對的,提供型社會支持就是主動協助他人,例如成為志工,幫忙主辦社區活動或競賽等。

綜合起來,我認為,如果家屬想做些什麼,最好的方式,就是陪伴。

陪老年人說話、陪老年人看電視、陪老年人散步、陪老年人吃飯......其實,陪伴本身就是一種支持,甚至是一種治療。讓老年人知道,無論遇到多麽大的困境,旁邊都有人支持他。陪伴不僅是增加了老年人接受型的社會支持,同時對於需要藥物治療的長輩更加的重要。

有的人會問我,現在年輕人這麼忙,怎麼會有時間陪伴呢?

其實,我們有時候不一定要自己陪伴,也可以交給我們信賴的人,來陪伴。例如,老人家的好朋友,我們可以也跟他們建立好關係,請他們幫忙陪伴彼此;例如,日照中心的員工或是社區關懷站的志工,在我們必須要上班的時候,他們也可以肩負陪伴與照顧的角色。使老人家不至於長時間孤獨一人。

--

小廖聽了我的話之後,常常在沒有工作的時候,陪著爺爺到外面散步、做運動。如果家裡真的都沒有人,小廖用心地去找了爺爺的那些棋友,請他們到家裡把爺爺帶去觀棋、下棋。

有一次,我也跟小廖到他家附近的公園,看爺爺下棋。爺爺平時靜靜的,但是棋力之高讓我驚呆了!沒多久就讓對手俯首稱臣。

我看著爺爺,用一種崇拜的語氣跟他說:「爺爺!你也太強了吧!」

爺爺害羞地笑了。


(作者為安寧緩和與老年醫學專科醫師)